天天影视

天天影视

天天影视为您奉献最新的电影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电影资讯 > 中国与圣经的关系(圣经和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圣经的关系(圣经和中国的关系)

2023-02-21 22:59:14电影资讯0

记得几年前自己在参加社会学研究生考试时,里面有这样的题目,大意是:中国社会到底有没有宗教,理由是什么?


当时自己对这道问题没有更深理解,只能做人云亦云的回答:中国社会没有宗教。


后来也读了一些文章,大多数观点都是中国社会没有宗教,没有信仰。甚至因此而出现贬低的声音。


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西方如此不一样?


中国传统社会到底有没有宗教呢?怎样理解中国社会宗教的特殊性?最近笔者读了中国宗教社会学领域的扛鼎之作:杨庆堃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里面给出了他的答案。


虽然这本书面世已经五十年了,但是它还是目前理解中国传统社会宗教的最好书籍,被称为中国宗教研究的“圣经“。那么这本书是如何解答上述疑惑呢?下面我们就来看。



01有关宗教的定义



杨庆堃结合瓦哈的结构性视角和田立克的功能性视角,将宗教定义为:“信仰系统、仪式活动和组织性关系,其目的是处理人生面对的终极关怀的问题,比如那些可能会破坏人类社会关系的现实威胁:死亡的悲剧、不公正的遭遇等等;而教义的证明就是用以对付来自实际经验的矛盾现象。”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超自然因素在杨庆堃的宗教定义中属于特别重要的因素,因此理性入世的儒家,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宗教。



02宗教的分类


如果按照西方观点,中国宗教算不得是宗教,或者顶多算是巫术。


这里有着浓厚的西方中心思想,不能因为和西方基督教那样成体系的宗教不一样,就说中国社会数千年里没有“进化”出“更高层面的伦理宗教生活。”


为了在书中更好说明中国宗教的特点,杨庆堃把宗教分为制度性宗教和弥漫性宗教。

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西方如此不一样?


所谓“制度性宗教“,就是有神学自己的体系、仪式、组织,独立于其他世俗社会组织之外。并且自成一种社会制度,有其基本的观念和结构体系。


而 “弥漫性宗教”,是指神学、仪式、神职人员被包含在世俗组织中,而没有独立存在形式的宗教。


依照这个类型学进行分析,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制度性宗教,典型代表是佛教和道教,甚至还包括从原始宗教中分化出来的职业巫师群体;一种是弥散性宗教,这是中国宗教的主要形态,主要是指祖先崇拜、对“天”的崇拜、山川大河崇拜、社区神崇拜等等。



03中国宗教的弥漫性,如何体现?


杨庆堃通过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地方志分析,认为弥漫性宗教在社会生活的所有主要层面广为流;而制度性宗教虽然重要,但是缺乏组织力量,在整个中国社会系统中没办法成为强有力的结构性因素。


那么中国社会宗教,具体是如何体现这种“弥漫性”的呢?


中国传统社会中,从家、到社区和团体,再到最大的组织——国家,处处都有弥漫性宗教的影子。


家的方面


最典型的就是祖先崇拜,家就成了祖先崇拜的活动中心。传统中国家庭中,供桌就摆放在房子大厅最明显的地方,供桌上摆放着历代祖先的神主牌,人们认为祖先不仅在在看着家庭成员的行动,也在冥冥之中保佑后人。


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西方如此不一样?



祖先崇拜的功用:缓解亲人逝去的悲伤,而且起到凝聚家庭的作用。


社区和团体中的宗教


除了家族外,还有一些社会关系超越了亲属关系,由此诞生出了社区和团体的宗教形式。


因为亲属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比较脆弱,所以需要人们创造一种纽带来让这种联系更加紧密,需要宗教来让团体更加团结,促进团体稳定。由此诞生了中国特色的社团神和行业神。


中国的社团,主要是结拜兄弟会或结拜姐妹会的形式,在传统社会中,几位朋友情投意合,就要拜把子,这时通常会举行结拜仪式,结拜仪式中会拜天地、拜刘关张三兄弟,结成异姓兄弟姐妹。


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西方如此不一样?



有的甚至来点更狠的仪式来增加仪式的神圣性:歃血为盟,这样建立起象征性的血缘关系。


中国各行各业也有自己的行业神和神灵崇拜。比如手工业的祖师爷和保护神鲁班、医药业中的华佗、向大海讨生活的妈祖等等。


那么对行业神的崇拜,是怎样体现在平时工作中呢?书中举了不少例子,这里分享其中一个:比如在上梁时,工匠会在梁上挂一条红布,然后是简单的仪式,上香、烧纸钱、接着工匠们上梁、点爆竹,仪式结束。


这样的意识有功用:因为像工程中,关键阶段的任何一道小错误都可能造成致命后果,为了预防这样的情况,人们要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给自己进行心理安慰,消除紧张和对不确定状况的恐惧。宗教仪式能让人产生敬畏感,帮助人们提高警觉性,增强其工作的信心。


另外中国人对财神崇拜也是非常普遍的,最明显的是在商店和店铺里。书中对此有鲜明表述:店铺背面中央的桌子上摆放一个精致的神龛。财神画像就挂在中央。


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西方如此不一样?

国家层面的宗教


这一层主要体现在对“天”和“天命”的崇拜。


这种对天的崇拜,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清王朝灭亡,即便到了袁世凯“称帝”时,也要举行祭天仪式,可见这种崇拜的生命力之强。


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西方如此不一样?



另外自从明代之后,皇帝诏书开头都会有一句:奉天承运,来彰显皇帝诏书的合法性。


这种祭天仪式也不是谁都能搞的,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举行祭天仪式,否则就是谋逆。


中国人信仰中的“天’具有凌驾众神之外的至高道德性。而书中也强调国家把”天“拔高到一个至高的高度,也是为了适应大一统王朝的需要。天是最高的,其他都是地方神,归属天的管辖,国家垄断了对天的祭祀,这样有助于建立统治秩序。


上述简单说明中国宗教的弥漫性特质,书中还说了中国的主要制度性宗教:佛教和道教,也充分体现出了弥漫性,这个怎么理解?


中国制度性宗教的弥漫性


因为中国弥漫性宗教和儒家正统思想主导,制度性宗教总体来说处于弱势的结构性地位,这种处境严重制约制度性宗教对世俗社会体制的直接影响。


传统制度性宗教神职人员的弱势地位。表现在数量少和受教育水平低上。


和尚和道士数量少,世俗统治者为了压制制度性宗教的发展,规定一个和尚或者道士必须经过合法任命,从世俗权威那里获得对其神职地位的认可。


和尚道士的社会地位低。有句古话可以验证:“有名望的家族,无家仆入万堂,不与花草结缘,不与僧道来往。”地位低的原因一是官府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压制佛道的发展,普通人为了避免被迫害,也就不愿意成为僧道;大部分出家的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贫困而无知的人,真正的得道高僧道士是少数中的少数。


缺乏核心组织。佛教没有一个名义上的全国总部。道教虽然有一个龙虎山的张天师,但是全真教的白云观对此并不服气。


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西方如此不一样?



寺庙和道观的经济地位不够高。中国传统社会的寺庙和道观,大量依赖捐赠和布施。作者统计了清末河北39家寺庙,平均每个寺庙拥有的财产只相当于支撑一个贫困或中等家庭温饱的水平,就是说其经济能力只够养活1~3个僧人,这样的经济基础显然不能和欧洲教会相比。


中国信众的弥漫性。中国信众信仰弥漫,大量俗世民众缺乏任何与道士、和尚和寺庙、道观的正式的、有组织的联系。一般民众在进行完宗教仪式后,会给寺庙留下香火钱,之后就互不相欠,没有必要发展进一步的关系。



04为什么中国宗教有弥漫性?



上面我们看到: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很是独特。


一方面宗教生活在中国传统社会很是普遍,人们出门看黄历、为了祈福去拜庙;每个行业都有保护神,即便是秘密结社也要拜天地拜神灵;国家每年固定时间都会祭天,士大夫有困惑的时候也会请教和尚道士。


另一方面中国宗教又不像西方社会的宗教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而存在,更严格来说:中国宗教有着浓厚的去中心化特色。用作者的话来说:“宗教是社会风俗的一部分,宗教通过展示功能形成了四处渗透弥漫的影响力,好像也不用强大而独立的结构。”


这时候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中国宗教呈现出弥漫性的特色呢?


结合书中以及笔者自己的理解,答案就在颛顼帝的“绝地天通”,以及秦汉帝国时期。


第一次是颛顼帝的宗教改革。


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西方如此不一样?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之时,以战争为主业,诸多部落相互征伐。到了颛顼时,他致力解决这一问题,在相互分立甚至对立的神灵崇拜之上,确立统一的崇拜对象,其策略就是“绝地天通“,最终形成”主神“统摄众神的多神教格局。


后代史学家在评价颛顼帝改革的时候,说这是华夏统一国家诞生进程中的关键节点,颛顼进行宗教革命,在原始、多元的地方性神灵智商树立一统之天,建立祭天之礼,形成“敬天之教”,中国人的精神实现了革命性的人文化、理性化突破。


第二次是西汉帝国时期。中国形成大一统王朝,引入董仲舒改革后的儒家学说。


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西方如此不一样?


秦汉帝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中国的政权有着强烈的世俗性。加上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但是它对宗教又是利用的态度。少数儒家精英可能思想达到一定高度,对宗教采取理性主义,比如王充。但是老百姓不一样,他们的思想水平不那么高,得需要宗教进行思想控制。


加上儒家知识分子一般对历史有研究,看到历代造反的,有不少打着宗教的旗号,因此对宗教是既利用又镇压。


种种因素之下,才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宗教的弥漫性特点。


05结语


杨庆堃的这本书,影响了后续的中国宗教研究,也是最近笔者读过的最棒、比较有原创性的一本书。至于如何评价里面的概念、研究视角、研究手段,这就有待于更专业的人来说了。


参考资料

1、【美】杨庆堃著,范丽珠翻译:《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


2、刘伟. "绝地天通":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国家宗教转向[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38(6):8.


3、付来友. "分散性宗教"概念本身的张力探析——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J]. 宗教社会学, 2013(1):7.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站长。本文网址:https://www.bituoky.com/dianyingzixun/92419.html,文章标题:中国与圣经的关系(圣经和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