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影视

天天影视

天天影视为您奉献最新的电影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电影资讯 > 含羞草工作实验室免费入口处,植物是有感情的实验

含羞草工作实验室免费入口处,植物是有感情的实验

2022-12-20 15:44:23电影资讯0

近年来,“植物也有情感”的论调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科普读物上。植物真的有情感吗?在浩瀚的植物王国中,什么才是真正的秘密?

在“科学”的面具下

“植物也有情感”——如果这只是文学作品中采用的一种拟人手法,无可厚非;可如果作为一种知识传播,我们就应该问一问了:这是真的吗?

“抽搐”的卷心菜

植物真的有”情感“吗?科学家曾做了大量的实验!

早在1848年,德国著名学府莱比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就提出—个观点:“植物也有情感,就像人和动物一样。想让植物生长得更健康,就要经常和它聊天,对它付出关心和爱护。”不过,由于费希纳教授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心理物理学和哲学心理学,再加上他当时正处于大病初愈后恢复工作阶段,所以他的这个观点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最早对费希纳的这个观点引起注意的人之一是印度科学家贾加迪什·钱德拉·玻色,他在生物物理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利用物理方法给出了各种刺激会引发植物电传导现象的实证,例如伤害和化学药剂会对植物产生刺激。18世纪以来,公众已经接受了如下事实:在动物特定的细胞和肌肉中存在电现象(电位差)。但是,关于在植物组织中也存在电现象的理论却没有被广泛接受。玻色从1900年开始对植物进行相关试验,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测量植物组织的电位的高灵敏度仪器。玻色在仪器的帮助下发现,每一种植物,甚至植物的每一部分,似乎都拥有敏感的神经系统,在外界刺激下可发生细微的形状变化(如弯曲、肿胀等)。他将这种变化称之为“抽搐”,类似动物肌肉的抽搐。一次,英国著名剧作家乔治·萧伯纳造访了玻色的实验室。据说,在目睹卷心菜在被煮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抽搐”后,这位素食主义者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玻色宣称,植物在令人愉悦的音乐声中生长更快,在嘈杂刺耳的噪声中则生长缓慢。他说,植物既懂得感情,也能感知痛苦,这些结论是他通过分析比较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细胞膜电位波动得到的。玻色还说,一株在关心和爱护的感情照料下生长的植物所表现出来的“抽搐”,与那些承受痛苦折磨的植物是完全不同的。早就有人叙述过捕蝇草、茅膏菜、含羞草等植物引人注目的运动,而玻色称他在藻类甚至菌类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他说:“这些记录难道没有告诉我们一些普遍且持久存在的物质的特性吗?”

“惊恐”的喜林芋

植物真的有”情感“吗?科学家曾做了大量的实验!

玻色的实验终结于此,可后来的一些研究者对玻色的结论断章取义,借助一些实验表象,将“植物也有情感”理论推向了巅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弊大于利,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公众对于一些科技成果产生了敌对态度,尤其是那些依靠科技的战争使人们转而寻求新的方式来认识我们的宇宙。顺应这种思潮,1973年,由美国记者汤普金斯和园丁伯德合著的《植物的秘密生活》出版。在该书中,作者把植物描述为拥有和人类等高等动物相同的精神属性,包括害怕、愉悦、与其他生物进行交流,等等。该书极力推崇的一个实证是一名测谎专家在无意中开始的一系列试验。

这名测谎专家名叫巴克斯特,以开设测谎仪培训班为职业。1966年2月的一天,巴克斯特突发奇想,将测谎仪连接到了他办公室的观赏植物喜林芋的叶片上,他想看看喜林芋叶片的表面电阻是否也同人类的皮肤电阻一样,能随着每次浇水发生变化。对人来说,测谎仪能记录下受试者的不受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主要是出汗),这种反应常与说谎及其他情绪障碍有关,记录的方法是测量两个电极间皮肤电阻的变化。巴克斯特心想,如果植物叶片的水分蒸发增加,叶片上下层表面之间的电阻应该随之下降,并能通过测谎仪记录的曲线图的变化反映出来。然而,当巴克斯特看到测谎仪记录的曲线图时,却惊奇地发现,它和人在接受测试时因受到压力引起情绪变化所产生的曲线图非常相似。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巴克斯特开始研究植物的其他反应。一次,他打算烧掉一株植物的一个叶片。他一边在心里盘算这件事情,一边寻找火柴,他当时并没有移动这株植物,甚至碰也没碰它一下。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曲线图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在惊讶之余,巴克斯特推断,是自己想要烧掉叶片的想法通过某种途径激起了植物的恐惧。为了证实这一观点,巴克斯特开始反复做实验:在一株植物面前划燃火柴,在心里想“我要烧掉它”,或者仅仅只是装作要烧掉它的样子……结果他得到了两种图形:有反应的和没反应的。在没有进一步分析是否水在输送过程中使植物某些部位的电阻产生了变化,或是否外界因素影响了测谎仪的指针的情况下,巴克斯特给出了他的结论:有反应的图形是在他“想要烧掉植物”时产生的,而没反应的图形则是在他“假装要烧掉植物”时产生的。

巴克斯特的“发现”最初也没有引起科学界的注意。于是,巴克斯特又做了一个实验,然后称,如果在喜林芋的面前将丰年虾投入沸水中煮死,就会使喜林芋产生电生理反应。换言之,在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交流,植物能对其他生物的变化产生反应。

1974年,随着《植物的秘密生活》一书的畅销,巴克斯特的理论广为人知。1975年,霍洛维兹等三名科学家在著名科学杂志《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他们重复巴克斯特关于在喜林芋面前煮死丰年虾的实验及其结果。三位科学家对实验条件做了一些改进,比如将植物置于不透光的房间内,接地以减小电阻;将植物冲洗干净以减少叶片的灰尘;五个注水容器中只有三个里面装有虾,另外两个里面只装水;通过螺旋管道将丰年虾投入沸水中;用录像监测煮虾过程;使用高灵敏度仪器进行测量,等等。这次实验—共使用了60只丰年虾,而之前巴克斯特的实验只使用了13只丰年虾。从传统实验范例来看,三名科学家设计的实验条件比巴克斯特的更规范。然而,他们的实验并没有取得和巴克斯特实验相同的结果。事后,巴克斯特指责三位科学家在设置实验基本条件时犯了错误,例如在实验前冲洗了植物叶片,他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它们和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流言终结者

植物真的有”情感“吗?科学家曾做了大量的实验!

美国探索频道的《流言终结者》栏目播出了—档节目,旨在用实验证实或者驳斥巴克斯特的观点。研究者将测谎仪连接在植物上,然后对植物及其周围的物体施行实际伤害或想象中的伤害,结果有1/3的数据显示植物有所反应。这令研究者感到惊讶,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自身在实验室里的活动产生的振动影响了测谎仪的指针,于是他们离开试验室,再重复做实验,结果仍然有1/3的数据显示植物有所反应。那么,植物的反应究竟是实验本身产生的,还是受外界影响产生的?研究者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于是,他们使用脑电图描记器来提高记录的精确度,结果就观测不到植物有任何反应了。接下来,研究者又使用机器将鸡蛋推入沸水,也没有 观察到鸡蛋有任何反应(当然,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鸡蛋还不具备交流的能力)。这个实验至少证明,巴克斯特的理论是经不起反复验证的。如果一项实验不能被重复,也就不成其为科学。

要证实一种生物体(植物或动物)身上的确有感受行为发生,首先必须证明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能对外界的某一刺激做出系统反应。问题是,如何才能鉴别这种反应?就大的刺激来说,信号的形状、大小以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是很容易鉴别的;而对于小的刺激来说,重要的是如何把信号本身同“噪声”区别开来,生物系统中的这种噪声类似于收音机的静电干扰。生物系统的噪声有时确实非常强,如像多数动物的感受器官都能释放像真正的信号那样的电脉冲。但是,这些噪声往往是无规则的,也难以分辨出它们对弱刺激的反应。为了区分信号和噪声,通常要么找出刺激开始后是否发生带有固定延迟时间的脉冲,要么用计算机技术来确定刺激过程中信号频率的平均值是否高于无刺激的时候。

《植物的秘密生活》一书中用于支持“植物也有情感”理论的证据,既不能区分真正的反应信号和噪声,也不能找出植物接收信号和做出反应的部位和结构,因此是经不起科学原理推敲的。大脑神经和感觉器官是感知能力的必需条件,人等高级动物拥有大脑神经和感觉器官,所以能体验痛苦、愉悦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植物是由纤维素构成的,它们没有大脑神经和感觉器官。虽然植物对物理和化学刺激也会产生反应,但没有理由认为植物是有意识地做出了这些反应,进而认为它们是有认知能力的生物。植物的演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一些植物的适应能力很强,看上去充满智慧,科学家称它们拥有“植物智能”,但这仅仅是一种比喻而已。事实上,在植物王国找不到任何一种复杂程度能与昆虫甚至蠕虫的神经系统相近的解剖结构,更不可能找到能与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可以应付各种错综复杂事物的大脑皮层相提并论的解剖结构。

“智慧”的植物

含羞草的“运动”

植物真的有”情感“吗?科学家曾做了大量的实验!

一盆茂盛的含羞草被带到实验室,麻醉师轻轻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很快便合拢并垂下。这时,麻醉师将这盆含羞草放在一个盛水的盘子中,并向水里注入少量乙醚。乙醚通过花盆下的渗水孔渗透到含羞草根部的土壤中,被含羞草“喝”到了体内。一小时后,麻醉师再次触碰含羞草叶片,甚至剪掉了一小块叶片,含羞草这一次竟然纹丝不动。难道它和动物一样,被乙醚麻醉了吗?乙醚是一种麻醉剂,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全身麻醉,它引起的意识障碍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抑制有关,而肌张力减弱则是抑制脊髓所致。身为植物的含羞草没有脑干和脊髓这些神经系统,它是怎样被麻醉的呢?

含羞草在受到外界刺激如触碰、温度升高、风吹和摇晃时,叶片会迅速合拢并下垂,这种运动被称之为“感震性运动”,其原理是叶枕的细胞失去膨压。大多数植物的成熟植株的细胞液泡都很大,当液泡吸水膨大时,会将周围的细胞质往细胞壁上推挤,在细胞壁上产生一种被称之为“膨压”的压力,这时植物的叶片在胀鼓鼓的细胞的支撑下就会舒展开来。含羞草在受到干扰后,其茎上的叶枕因受到刺激而释放出化学物质,其中包括钾离子。由于钾离子具有促使水分从液泡中迅速排出的作用,于是细胞失去膨压而萎缩,叶片便迅速合拢下垂。那么,乙醚“麻醉”了细胞的哪个部分呢?含羞草的细胞中含有一种肌动蛋白,肌动蛋白在动物的肌肉纤维里很常见,参与肌肉的伸缩运动。含羞草的肌动蛋白呈细密网状结构,支撑着细胞。肌动蛋白中的磷酸在细胞失去膨压时会发生脱落,致使肌动蛋白束散开,细胞内水分排出。而乙醚是一种可以不让磷酸脱落的化合物,含羞草“喝”下乙醚后,其细胞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无论怎样触碰,它都纹丝不动。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含羞草和测量电流的仪器连接在一起,那么含羞草在产生感震性运动时会发出微弱的电流信号,这是因为植物细胞中的液体会随着带电离子的运动而穿透细胞膜,在细胞膜两侧形成电位差(即膜电位)。如果仪器捕捉到这个信号,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植物对外界产生了反应。其实,植物开花时的花梗运动、干渴的根系在雨中吸水,以及植物受到天敌的侵害等,都会产生电流活动,如果将其归结为植物的意识和情感,就大错特错了。

菟丝子的“嗅觉”

植物真的有”情感“吗?科学家曾做了大量的实验!

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其根和叶都退化了,只含有极少量的叶绿素,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菟丝子细长的茎是一种爬藤状构造,用来攀附在其他植物上。当菟丝子的籽苗破土而出并找到宿主时,它便从茎上生长出一种吸器,刺入宿主植物的维管系。这时,菟丝子的根完成了使命,很快枯死。之后菟丝子就依靠吸取宿主的养分为生,如果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它每天能长12厘米,它甚至还能吸附在自己的茎上,形成对宿主的重重叠叠的包围。由于菟丝子吸取了宿主的大量养分,抑制了宿主的生长,草本植物一旦遇上菟丝子,几乎就是死路一条,就连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在菟丝子的缠绕下也会出现落叶、落果、顶枝枯死、叶面缩小、开花延迟或不开花等营养不良症状。

不过,强大的菟丝子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在籽苗出土后它必须尽快找到宿主,否则它活不过—个月就会死亡。尽管种子散落的地方不同,但菟丝子准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宿主。它是如何做到的呢?有科学家认为,是宿主周围的光线和水分引导菟丝子的籽苗往宿主方向生长。但也有科学家认为,菟丝子是依靠“嗅觉”寻找到宿主的。研究者做了以下的实验:他们提取番茄植株的气味,注入一个橡胶管子中,然后将橡胶管和一株真正的番茄一同种入土壤中,同时还在真正的番茄植株上加了一个玻璃罩子,以隔离其散发出来的气味。然后,研究者将菟丝子的籽苗种在橡胶管和番茄植株之间,看菟丝子如何选择。刚开始时,菟丝子似乎有些犹豫,晃动着不知道该选哪边,但很快它就做出了决定:伸向溢满番茄味道的橡胶管。菟丝子是怎样“闻”到宿主的味道的呢?原来,番茄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通过空气散播,菟丝子接收到这种信号,以此确定宿主植物的方向。研究者还做了一个实验:让菟丝子在它喜欢的宿主番茄和非宿主小麦之间进行选择,结果“食客”选择了前者。进一步的实验证明,对菟丝子的吸引来自宿主植物释放出的许多种化合物,而小麦之类的非宿主植物释放出的是单一且充满驱逐信号的化合物。

烟草的“化学武器”

植物真的有”情感“吗?科学家曾做了大量的实验!

番茄释放的“欢迎味道”惹来寄生植物的追踪,这种自找麻烦的事情在自然界虽不多见,但在没有园丁除草的野外,大多数植物的确会使用它们自身的“化学武器”来抵御天敌的侵害。

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里,干旱、高温和雷电常引起大火。大火过后,烟雾中的化学物质唤醒了沉睡中的野生烟草类植物——它们是在灰烬中最早长出的植物种类之一。饥饿的昆虫接踵而至, 贪婪地啃食多汁柔软的嫩叶。然而,这场盛宴没过多久便停止了,虫子们纷纷仓皇逃走。难道是植物进行反攻并取得了胜利吗?研究者对烟草植物叶子的成分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每片叶子中含有5~10毫克尼古丁,相当于8~10支香烟中尼古丁的含量。当虫子们大嚼烟草植物叶片时,叶片中便迅速充满尼古丁,使这顿大餐对虫子们来说成为剧毒的一餐,它们被麻痹了,肌肉紧缩以致呼吸都快停止了,心跳也变得不规则。等到稍微恢复知觉后,虫子们便逃之夭夭。

然而,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太阳落山后,烟草植物最大的天敌从地底下冒了出来——烟草天蛾,它们仿佛是专为损害烟草植物而生的。烟草天蛾在地面晾干翅膀,喝下一些露水,然后便开始在烟草植物上产下大量的卵。烟草天蛾成虫对烟叶不感兴趣,但它们的幼虫却以此为美食。不到一周,天蛾幼虫孵化出来,它们每天吃掉的叶子超过其自身的重量。奇怪的是,它们非但不为烟叶中的尼古丁所害,反而非常享受这顿大餐。受到攻击的烟草这时不得不启动后备的求救计划——一股比一整个星期都没清洗过的烟缸的味道更难闻的味道从烟草植物的叶片飘散出来。很快,援军——喜食天蛾幼虫的大眼长蝽——便应招而来,正是植物发出的气味让它们知道了哪里能找到猎物。天蛾幼虫很快便成为大眼长蝽的腹中之物。

野生烟草以毒素、警报呼叫和贴身保镖三大武器抵御昆虫的侵害,这种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自卫或求救的能力在很多种植物身上都能找到。一些植物在受到动物伤害后还会释放强烈的化学信息为身边的同类报警。植物使用和接受化学信息已成为现代植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植物通过神经系统进行的情感交流,也不带有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任何特征。

食虫植物的“智慧”

植物真的有”情感“吗?科学家曾做了大量的实验!

在植物王国中,最“智慧”的植物当属食虫植物。所谓食虫植物,是指那些通过诱捕并消化小动物或原生动物来补充自身所需部分营养的植物。最广为人知的食虫植物有猪笼草、瓶子草、捕蝇草、芽膏菜和狸藻等。

食虫植物最令人着迷的部位是它们多姿多彩的捕虫器,实际上那是它们特有的变态叶。猪笼草的捕虫器是叶子在延长的卷须上部扩大而成的—个瓶状体,瓶口有半开的盖子,在瓶口附近还长着用来引诱昆虫的蜜腺。一旦昆虫爬上瓶口,就很容易在光滑的瓶壁上踩滑,失足跌入装着消化液的瓶子。茅膏菜的捕虫器呈汤匙形或球形,表面长有腺毛,腺毛的顶端能分泌黏液。当小虫触动叶片上的腺毛时,其他腺毛同时卷曲,将其团团包住。捕蝇草是将整片叶子合拢起来捕捉虫子的,其叶片以中脉为界分为左右两半,可以像贝壳一样随意开合。当昆虫爬到叶片上时,叶片迅速闭合,叶缘的刺毛交错绞合,把昆虫活活地关在中间。生活在水中的狸藻的捕虫器也很有特色,在其羽状复叶小裂片的基部生有很多球状小囊,平时呈半瘪状,有一个可以开合的口,周围有触毛。当水蚤碰到这些触毛后,小囊就像吸尘器一样将其吸进去,囊口随即关闭,切断了水蚤的退路。狸藻是世界上动作最快的食虫植物,其捕虫囊开合一次只需要1/15000秒。不仅种子植物中有食虫植物,在真菌等低等植物中也有食虫植物,如少孢节丛孢菌,它以菌丝形成菌网,表面分泌黏液粘住线虫,然后用菌丝侵入线虫体内,吸食线虫的营养。食虫真菌有50多种,主要以捕食线虫、轮虫、纤毛虫、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为生。

食虫植物表现出的“智慧”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它们拥有思考能力。其实,达尔文早在lg75年就撰文讨论过食虫植物的特质,阐明它们丰富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科学是无止境的,未来我们或许能通过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发现植物更多的秘密,但那必定要经历一个严谨的过程,毕竟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我们不能亵渎了大自然赋予的最珍贵的能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站长。本文网址:https://www.bituoky.com/dianyingzixun/61600.html,文章标题:含羞草工作实验室免费入口处,植物是有感情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