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犹马镇精彩片段,赛车nana
2023-05-02 19:29:18电影资讯0
如果要选一个词语作为2019年的年度词汇,我相信“太南了”一定会入选其中。经过狂飙突进的几年,大家都享受到了时代的福利,甚至有点痴迷和狂妄。所以当外部环境突变,导致内部组织不得不减速应对时,很多人都无法适应“一脚刹车”带来的降速、甚至是停滞感。
我们都崇拜加速,喜欢拼命的Rush,向前,向前,再向前。但生活却总是突然扯后腿,要我们学会减速,懂得适时的踩下刹车。大部分的赛车类型片,会美化“速度与激情”,把不断追求更快作为主角成长的主线,从慢到快,的确令人兴奋,但他们都没有解答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究竟多快才算最快?达到了最快之后,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这和生活一样,人人对于“太南了”都有不同的理解,大佬觉得少赚了一个亿“太南了”,而有的人可能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事儿也发声感叹“太南了”。无论是赛车还是生活,一切“太南了”都因为我们错误的理解了“妥协”的含义,就像很多人没有明白刹车对于赛车比赛的重要性。
最近大热的影片赛车影片《极速车王》(Ford v. Ferrari)就通过两位男主角经历的一段“太南了”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了有关妥协与“刹车”的人生隐喻。
从导演到卡司,《极速车王》都是标准的大片配置。影片上映后也好评如潮。烂番茄上观众打分高达98%!
IMDB得分维持在8.3的高水平,MTC也大方给出了81分。
从各个方面来看,《极速车王》都是一部商业与艺术并重的佳作。导演詹姆斯·曼高德,2003年时就拍出了高分神作《致命ID》,把悬疑片抬高到了人格分裂的全新地带,引得后世争相模仿。
2007年,他又为西部片还了魂,一部《决战犹马镇》让人看到了他扎实的场景调度能力。
所以,当他把《金刚狼3:殊死一战》拍成一部带有强烈西部片元素的超级英雄电影时,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至于片中“两个”金刚狼的正邪大战就像是《致命ID》里的“镜子式”对照,被过去和现在撕裂开的本我与超我。
詹姆斯·曼高德很自然的将这些手法和人物设计运用到了《极速车王》里,双雄男主,人物内心的分裂、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马特·达蒙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角色相辅相成,他们并未呈现出强烈的性格对比,他们必须不断“握手言和”,因为他们的对手不是其他的车手,而是一个如帝国般的公司,一套创造了巨大财富的价值体系。
片名《Ford v Ferrari》其实有多层含义。他们首先是两个汽车品牌商。福特汽车以工业流水线生产成为了全球汽车大厂,他们强调公司和领袖,崇尚“以大局为重”,庞大的生产线和大批量的工人造就了企业神话。
而福特二世也被塑造成精明的商人和高傲的帝王。
而远在意大利的法拉利,正面临破产危机,他们过度重视汽车性能,追求极致的外观,崇尚人工组装生产,每一部车的制造成本远远高于福特,对于车的追求反而拖累了法拉利的壮大,成为“叫好不叫座”的小众生产商。
福特和法拉利,一个是工厂化的代表,将卖车变成一门生意,而福特就是典型的商人;另一个则追求“人车合一”,希望生产有“人性”、有美感的东西,车是人类精神和肉体的延伸,法拉利老总恩佐更像是一位匠人。两家公司因为一场太愉快的收购引发了矛盾,亨利·福特二世发誓要在意大利的勒芒世界锦标赛上打败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法拉利车队,证明自己工业体系的成功,维护品牌和家族荣誉。
所以,看起来是两个车商的较量,其实骨子里还是汽车文化,两种生产方式,追求人性精神与追求最大化生产方式之间的碰撞。福特二世不惜花费重金,于是唯一拿过勒芒赛冠军的美国车手谢尔比(马特·达蒙 饰)成为了主导一切的关键人物。
但因为健康问题,他无法胜任车手位置,他退居幕后协调一切,并找到了大器晚成的传奇车手,当时已经46岁的肯·迈尔斯。作为赛车手,他们一个病退放弃,一个刚刚卖掉自己的车行,为了生活扔掉了奖杯。他们都在经历“最艰难”的时刻,在“我到底是谁”的身份焦虑中挣扎。
最好的工程师和团队领袖与疯狂但优异的赛车手联手,加上“不差钱”,只要成绩的汽车托拉斯支持,足以让任何车队闻风丧胆。但看似完美的组合,其实内患不断,问题的关键就是庞杂的企业制度对于赛车手个性的压制。
所以,“Ford v Ferrari”隐藏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务实主义与官僚主义的争斗。明明有最好的选择,有更好的车手,最佳的策略,随机应变的战术,但偏偏这些务实的、有效的手段需要蒙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厚纱。
第一年冲击失败后,谢尔比向福特打了一个比喻。他对于车队的建议,那些请求的文书前前后后经过了几十个人之手,才最终递交到福特本人手里。办事效率太低,而且有人还会因为个人原因修改其中的文字,导致谢尔比的想法不能清晰完整的传递到福特手中。
片中,请谢尔比出山的福特中层管理者李·艾柯卡多次劝慰谢尔比要“为整体放弃局部,注重大局”。于是谢尔比放弃了选择车手的权力,还修改了策略,导致第一年的比赛结果惨不忍睹。福特的秘书利奥·贝贝更是多次强加自己的意愿到比赛中,他追求权力和冠冕堂皇的东西,讨好福特才是他的首要标准,其他都围绕这一标准而执行和开展。
无论是商人还是公司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导致他们都无法完全认同谢尔比,更无法理解肯·迈尔斯这样把比赛看得高于一切的“纯粹”车手。个人和体系的斗争矛盾由此成为了推进叙事的动力,谢尔比和迈尔斯不光要注重比赛,同时还要与体制对抗,强大的后盾有时也是最沉重的拖累。
片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为了争取比赛出场机会,谢尔比设计让福特坐副驾驶体验即将出战的赛车。这辆花费几百万的赛车在谢尔比的急速驾驶下,差点让身为“汽车之王”的福特当场湿裤。
当福特哭哭啼啼的感叹,自己的父亲无法感受这样的速度时,商人的虚伪,赛车手与商人的差别被表现的入木三分。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毒害”一直持续的片尾,迈尔斯好不容易取得了领先地位,并让法拉利车队完全退出赛程。本该享受荣誉加身的他突然接到了命令,上面希望让三辆福特汽车同时开过终点,以如此戏剧化的方式宣布福特对法拉利的压倒性胜利。
于是,赛车场上最吊诡的一幕出现了。迈尔斯疯狂驾驶,打破了单圈纪录之后,突然减速,等待其他两位队友,满足了形式主义的要求。
很多观众会质疑这一结尾的设计,但这正是《极速车王》最为特别,或者说更为高级的所在。从福特、公司高层到谢尔比,最后到迈尔斯,他们都在不断的妥协中达成自己的目的,只是程度不同,追求的方向不同。
福特二世一直活在父亲的阴影下,父亲建立的体系,他只能发扬光大,而不允许被挑战。公司高层自然视福特和公司法则为最高权威。到了谢尔比,他首先向身体妥协,不当车手,依靠名气卖起了车。作为车队领袖为了“顾全大局”,他又不断向福特妥协。最后,连最纯粹的车手迈尔斯其实也妥协了。他怒刷了成绩,然后换了档,减了速。
这一刻,减速与妥协并没有让赛车精神失去光芒,反而让其更凸显了其难得可贵的价值。特别是当法拉利老总,恩佐从骂骂咧咧终于到脱帽致敬时,其实早已肯定了迈尔斯和谢尔比的冠军身份。他们虽败犹荣,因为那一刻,他们都是最伟大的赛车手。
圣经上有过一句话: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那就足够了!
就像片中那句经典台词:赛车时有一个临界点,当转速达到每分钟7000转时,车会失重和消失,只剩下身体穿梭于时空中。7000转是成功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你明白了你是谁。
“ Ford v. Ferrari”看似是对立的矛盾,其实最后依然是妥协后的统一。妥协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为妥协而改变了初衷,可怕的是我们因为要妥协而止步不前。个体必定会在发展道路上遭遇那些主义设下的条条框框,我们要做的是学会规则,然后后利用规则和自己的进步击败规则本身。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而至于结果,让它消逝于“7000转”的片刻眩晕之中吧。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站长。本文网址:https://www.bituoky.com/dianyingzixun/122947.html,文章标题:决战犹马镇精彩片段,赛车nana